315公益普法 | 强化个人信息保护、避免被违规收集和盗取,应从两个方面着手
互联网时代,数据已经越来越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和战略资源,消费者的个人信息保护问题也日益凸显。各种商家、平台都会广泛收集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如性别、地域、电话、网上浏览记录等,并通过算法推荐、个性化广告等机制反过来影响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与此同时,用户数据被泄露、窃取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这些行为使得每个消费者都曾或多或少受到个人信息被滥用或泄漏的困扰,比如无孔不入的广告推销、令人不胜其烦的垃圾信息、防不胜防的电信诈骗等。消费者的隐私、财产安全都因此受到威胁。但对于单一消费者而言,维权程序复杂且成本高昂。在此背景下,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充分了解个人信息主体的权利范围和救济方法,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来说显然具有重要价值。
刚刚过去的2021年,我国出台了有可能是中国进入信息时代以来最重要的几部法律文件,包括《民法典》、《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构建了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框架,同时建立了行政、民事、刑事、公益诉讼四位一体的立体保护模式,以期将个人信息保护落到实处。
在2022年3月15日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即将到来之际,环球网特策划315专题报道。环球网公益频道特邀请到北京象星律师事务所主任——郑玮,结合实践中的典型案件,为大家讲述消费者个人信息面临的风险及其应对方法。
来源:环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