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瘫痪殃及百万民众!俄乌黑客展开铁路大战
2025年3月末,俄乌数字战争突然升级。这一次,主战场不再是金融电力,而是深入城市命脉的交通系统——地铁和铁路,导致数以百万计的民众出行受阻。这也标志着俄乌数字战争的下限已经来到线下。
乌克兰铁路遭袭,俄方报复接踵而至
首先遭受网络打击的是乌克兰。3月下旬,乌克兰国有铁路运营商Ukrzaliznytsia遭遇了一场“系统性、复杂且多层次”的网络攻击。这次攻击直接导致在线售票系统宕机,网站和移动应用瘫痪。虽然火车运行时间表未受影响,但乘客不得不涌向车站窗口排队购票,场面-度混乱。为了应对危机,ukrzaliznytsia紧急加倍增开售票窗口,并在89小时的不懈努力后恢复了在线服务。
乌克兰方面尚未公开攻击者的身份,但从袭击的规模和手法来看,外界普遍猜测这背后有俄罗斯黑客的身影。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Ukrzaliznvtsia一直是俄罗斯网络攻击的重点目标。作为战时乌克兰的交通命脉,这条铁路不仅运送平民,还承担着物资和军事运输的重任。攻击者显然深谙这一点,试图通过瘫痪售票系统制造混乱,打击乌克兰的士气和经济。
然而,故事并未到此为止。仅仅几天后,报复的火焰烧到了俄罗斯的首都。3月31日,莫斯科地铁系统的网站和应用突然宕机。根据俄罗斯用户在 Downdetector上的反馈,这次故障不仅让在线服务中断,连数字交通卡都无法正常使用,数百万民众出行受到影响。更戏剧性的是,在莫斯科地铁网站被重新定向到了乌克兰国有铁路运营商Ukrzaliznvtsia的网站(下图),页面上赫然出现了一条ukrzaliznytsia网站被攻击后黑客留下的消息,仿佛在向俄罗斯宣战:”你们打我们的铁路,我们就瘫痪你们的地铁。”

来源:@Stratcomcentre
莫斯科市交通部门迅速出面澄清,称这只是“技术维护”导致的故障,并未承认遭遇网络攻击。然而,俄罗斯互联网监管机构Roskomnadzor却证实了服务中断的事实。这场“巧合”来得太蹊跷,很难不让人联想到乌克兰黑客的报复行动。
黑客战升级:从铁路到地铁的攻防轮回
这场铁路大战并非俄乌黑客交锋的首次亮相。早在2024年3月,乌克兰的ITArmy就曾声称攻击了莫斯科和喀山的地铁支付系统,导致交通卡无法充值,停车场收费系统失灵。而今年1月,他们又将矛头指向圣彼得堡的交通支付应用,短暂击垮了其服务。这些攻击虽然规模有限,但精准打击了俄罗斯城市生活的软肋——公共交通。
反过来,俄罗斯黑客也从未手软。2023年12月,俄方对乌克兰最大电信运营商Kyivstar发起大规模攻击,导致数百万用户失去移动信号和网络连接,连防空警报系统都受到波及。这被认为是俄乌冲突以来最具破坏性的网络袭击之一。乌克兰安全部门后来将攻击归咎于俄罗斯军事情报机构GRU旗下的 Sandworm黑客组织。
从铁路到地铁,从电信到交通,俄乌双方的黑客战呈现出一种“以牙还牙”的节奏。攻击的目标越来越贴近民生,手段也愈发复杂。乌克兰黑客擅长分布式拒绝服务(DDos)攻击和数据泄露,而俄罗斯一方则更倾向于深层渗透和系统破坏。这种不对称的较量,既是技术实力的比拼,也是心理战的延伸。
交通系统为何成”香饽饽”?
为什么地铁和铁路屡屡成为黑客的目标?答案藏在它们的重要性里。无论是莫斯科地铁还是乌克兰铁路,这些交通系统都是城市和国家的命脉。莫斯科地铁每天运送超过600万乘客,是全球最繁忙的地铁网络之一;乌克兰铁路Ukrzaliznytsia则在战时成为乌克兰人逃难、运输物资的生命线。瘫痪这些系统,不仅能造成经济损失,还能动摇民众信心,放大战争的心理冲击。
更重要的是,交通系统往往是数字化的重灾区。在线售票、电子支付、智能调度–这些便利的功能依赖复杂的IT基础设施,却也为黑客提供了可乘之机。一旦系统被攻破,后果远超技术层面,可能直接影响现实世界的运转。正如Ukrzaliznytsia负责人Oleksandr Pertsovskyi所说:”尽管我们面临线上线下的双重攻击,铁路仍在运行,而且会变得更强。”但这种强硬背后,也透露出防守的艰难。
未来:数字战争的“新常态”?
这场地铁大战只是俄乌冲突中网络战的一个缩影。自2022年战争爆发以来,双方已展开数百次网络交锋,目标涵盖能源、电信、金融乃至媒体。乌克兰的ITArmy和俄罗斯的Sandworm等组织,已成为这场无形战争的主角。而随着冲突的持续,网络攻击的频率和烈度只会进步升级。
对于普通人来说,这场战争的影响早已超出屏幕。无法买票的乘客、瘫痪的地铁、断网的手机——这些不便提醒着我们,数字时代的基础设施有多脆弱。俄乌黑客的较量或许还会继续但最终受伤的,总是依赖这些系统的平民。正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乌克兰学生在基辅火车站排队买票时感慨:”以前用手机就能搞定,现在却要排队等上几个小时。战争离我们并不远,它就藏在这些代码里。”